• [网站公告] : 看小说永久域名 llxs.tv
  • [网站公告] : 看毛片永久域名 guanren.tv
  • 华夏论剑——婚前守贞教育的全球华人大讨论

    时间:2024-12-19 20:26
    连日来,《华人性健康报》已收到关于“婚前守贞教育”的60余篇文章和200多邮件。
    从观点上看,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持中立态度的。从地域来看,已有中国大陆和港
    台、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来稿。从年龄上看,有八十高龄的老教授
    ,也有二十多岁的在校大学生。从专业来看,除性学外,还包括了社会学、教育学、医
    学、心理学、法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在本报部分编委的博客上,
    关于“婚前守贞教育”的总点击率已超过百万,总回帖已超过一万。

    著名华人性学家阮芳赋教授、吴敏伦教授、刘达临教授、潘绥铭教授、李银河教授、马
    晓年教授、邓明昱教授、何春蕤教授、郑丞杰教授、彭晓辉教授、杨明磊教授、张玫玫
    教授、曹兴午教授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除上述性学家外,《华人性健康报》大多数编委(以姓氏拼音为序):陈亚亚博士、方
    刚博士、蓝怀恩研究员、李扁研究员、李明英博士、李勇博士、刘雅各博士、裴谕新博
    士、彭涛教授、瞿明安教授、王雪峰博士、吴小翎教授、徐计秀教授、徐震雷教授、袁
    弘博士、赵合俊博士等,本报编辑部副主任丁力、何姗姗、林艺、林宛瑾、钟涛均撰文
    参加讨论。

    中国大陆和港台、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
    利亚、南非的一些华人朋友,一些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也撰文参加讨论。

    上述所有文章和整理的有代表性的网友回帖,将由《华人性健康报》和《华人心理健康
    报》联合出版特辑,于5月5日出版电子版(PDF版),向全球华人社区免费发行。书名
    :《华夏论剑——婚前守贞教育的全球华人大讨论》。

    【讨论的缘由】

    4月11-13日,浙江大学开设了为期3天的“婚前守贞”培训课程。这场面向大学生、以
    “拒绝婚前性行为”为核心内容的“婚前守贞”培训课,在浙江大学掀起参与的热潮。
    每日培训,约150人参与,到9点半结束时,基本还能保持1/3的上座率。在这项活动开
    始时确实有不少同学报名,但随着活动的开展,陆续有同学退出,到结束时已所剩不多
    了。据悉,在这项活动开始时确实有不少同学报名,但随着活动的开展,陆续有同学退
    出,到结束时已所剩不多了。

    培训课程倡导学生在接受培训后做一个决定:保持性禁欲直到结婚。“拒绝婚前性行为
    ”是这次培训的核心,同时强调年轻人应有“责任感”。“课程结束后,自愿婚前守贞
    的同学可以领取‘婚前守贞’协议书,签字后挑选一位成年人保管”。此项目的负责人
    表示。

    据组织培训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婚前守贞”课程由中国关爱成长行动组委会、浙江省
    爱心事业基金会主办,美国爱家协会专业指导,分别针对大学生和大、中学教师进行。
    随着第一站的结束,随后的各站课程也将陆续展开。

    4月11日,《今日早报》报道了这一消息,引发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继后,在网
    上引起广泛的争议。

    4月11日,搜狐网辨对“拒绝婚前性行为就是守贞”这个话题进行了网上辩论。共有
    7233人参加。正方观点:“是的,保持性禁欲直到结婚。拒绝婚前性行为是年轻人有责
    任感的表现”。 支持正方为3533人。反方观点:“不是,发生婚前性行为大多是两情
    相悦,守身不等于守贞,应更注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责任感”。支持反方为3539人。

    《华人性健康报》也在4月15日 (第7期)作了简要的新闻报道。由于该报是设在美国
    纽约的国际媒体,向全球五大洲华人社区发行电子版(PDF版),所以引起全球华人的
    关注。

    4月18日晚,在设于竹淇茶馆人民中路店的第116期《你说话吧》讨论现场,40余位话友
    ,包括市民、网友、中学生、大学生、作家以及性研究专家,就“大学开婚前守贞培训
    课是否有必要”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4月23日晚,《凤凰卫视》(北京)专题节目《一虎一席谈》录制了关于要不要开设婚
    前守贞课程的专题节目,邀请两派人士进行讨论,包括网络名人木子美。《华人性健康
    报》编委马晓年、方刚、李扁也作为主嘉宾参加。方刚因教学繁忙无暇前去,但发表了
    书面意见。

    4月26日,《华人性健康报》就“婚前守贞教育”,拟在本期作一次热点话题讨论,向
    部分编委和通讯员发出征稿信。结果反响出乎意料之外的热烈。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收
    到20篇稿。一些大学还组织学生撰稿参加讨论。作者中,有年近80岁的老教授,也有20
    多岁的在校大学生。因此,《华人性健康报》和《华人心理健康报》决定就“婚前守贞
    教育”专题联合举行一次全球华人大讨论,入选文章由两报联合出版特辑。

    【讨论的反馈】

    自4月26日发出通知以来,到4月30日仅5天,我们已收到50余篇讨论的文章,200多封电
    子邮件。从观点上看,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持中立态度的。从地域来看,有中国大
    陆和港台、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
    南非的来稿。从年龄上看,有八十高龄的老教授,也有二十多岁的在校研究生和大学生
    。从专业来看,除性学外,还包括了社会学、教育学、医学、心理学、法学、人类学等
    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以及大、中、小学教师。

    本报编委方刚、李扁、南怀恩、马晓年、张玫玫等已将他们的文章发在博客上。初步统
    计,总点击率已超过百万,总回帖已超过一万。南怀恩的一篇博文,点击率已超过33万
    ;方刚的一篇点击率超过31万的博文,竟招来2000多个辱骂回帖。就连阿扁仅仅在征稿
    通知前加上一个“性学界集体声讨婚前守贞教育”的标题,也迎来400多个攻击、漫骂
    的回帖。

    由此看来,是否开展“婚前守贞教育”,不仅使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
    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

    但是,一些作者和大多数博友对“守贞教育”的来龙去脉并不了解。往往凭着自己的个
    人喜好发表意见。或者先按自己的看法给对方加上一个观点,然后再批评那个观点,很
    有点像CNN先给西藏问题塑造一个形象,然后再攻击这个形象。这是不妥当的。

    为此,邓明昱教授在新浪和搜狐博客上重新发表了他和美国加州仁爱医科大学王友平教
    授(《华人心理健康报》副主编)在200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略作修改):“守贞教育
    还是综合教育:美国关于学校性教育的争论”。这篇长达两万字的文章,力争不加入个
    人的观点,尽可能客观描述,使读者对美国学校性教育的不同模式的历史和现状有较为
    全面的了解。搜狐对本文进行了推荐,点击率已达20万。

    【性学专家的不同观点摘要汇集】

    阮芳赋教授(美国高级性学研究院东方性学系主任、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名誉会长):
    我不认为天下有多少父母,会正面主动去鼓励女儿早早并草草和人去作那件事。但是,
    大家都知道,去作这件事的青少女,实在不少。这说明事情不那末简单,不是一个“严
    守贞洁”的“反人性”的口号就解决得了的。性行为是有责任的。不负责任的性行为,
    不管在婚前,婚内,或婚外,都是要反对的。但是,在人权和性权日益高涨的今天,要
    否认和排斥青少年的性权,是一定不会得逞的!

    吴敏伦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会长、国际中华性健康研
    究会副会长):问题不是应否教“守贞教育”,而是怎样教和在一个怎样的脉络上教。
    日常每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喜欢以吃的教育来比喻,我说:「我们应否教孩子 “
    先付后吃教育” ?即凡外出餐厅吃饭,都必须先付钱才可以吃。当然,若你认为你的
    孩子以后一生最适宜只吃 McDonald 或 Kentucky 之类,这教育便一定对了。」

    刘达临教授(上海大学教授、亚洲性学联会前副会长):浙江大学对学生进行婚前守贞
    教育,我们有些迷茫,它的意思我们明白,就是劝告学生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这当然
    不错,不过,“守贞”的提法好不好?现在社会有一种“两极思维”,一讲要否定封建
    的贞操观,就是提倡乱搞;一反对乱搞,就是要讲“贞操”、走老路了。我们主张要教
    育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爱情、对性要抱严肃、负责的态度,不要提什么婚前“守贞
    ”不“守贞”的(婚前守贞,那么婚后呢?)即使一时失控,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也不
    是什么大罪、大错。所以我们相信这个婚前守贞教育的内容是好的,但是要把概念弄清
    楚,提法要慎重。

    潘绥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会长,国际中
    华性健康研究会常务理事)。潘教授以他主持的性社会学研究所的名义在该所的网上表
    明立场。主要内容:其一、宗教不可以进入公立大学;其二、“婚前守贞”的符合言论
    自由与多元文化的原则;其三、“婚前守贞”的道义价值问题早在“五四运动”之后就
    已经解决了;其四、这个培训的主要对象究竟是男生还是女生?其五、“婚前守贞”的
    现实性已经小而又小,完全可以不屑一顾。

    李银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会长,国际
    中华性健康研究会常务理事):现在,从进入青春期到法定结婚年龄有十年左右的时间
    ,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晚婚和不婚,所以要求所有的人守贞是不现实的。婚前性活动本身
    并不是有害的,也不违反新的社会规范,所以提倡守贞是无必要的。我们与其给青少年
    灌输反性禁欲的守贞观念,还不如做好防止婚前怀孕的性教育,倡导一种以性活动为健
    康、快乐、正常的人类活动的新观念。

    马晓年教授(清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性医学科主任,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会长):“
    婚前守贞”培训课程显然是一种打着所谓科学旗号的性恐吓宣传,而不是什么真正的性
    健康教育,无非是拿那个坚决反对和歧视同性恋的美国右翼团体的钱替主子进行说教,
    企图用西方的所谓禁欲教育的价值观念影响我们的青年人,而这种教育即使在美国也是
    完全失败的。

    邓明昱教授(美国东西方性学研究所所长,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会长,国际中华性健
    康研究会会长):“婚前守贞”的概念就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这是违背人权原则的。美
    国的性教育经历了40多年的努力,还不能说是非常完整,但是,10年前开始兴起的“禁
    欲教育”已越来越没有市场。我提倡在中国学校开展以维护青少年性权益为核心,以促
    进青少年性健康为主体的综合性教育。

    何春蕤教授(台湾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主任。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WACS副会长,国际
    中华性健康研究会常务理事):所谓守贞教育主要是防止年轻人身体接触以免产生性行
    为,以目前的平均结婚年龄不断延迟的趋势而言,势必要个人禁欲二、三十年才能等到
    婚姻。不过,我们面对的既然已经是一个充分世俗化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性的展
    现或者性的暗示已经处处可见,构成了人们欲望的基本想象,单单讨论婚前性行为的后
    果,以性病和艾滋病来恐吓学生,演练拒绝婚前性行为的技巧。这些制式搞法都没有积
    极去处理欲望,怎么可能让学生有真正的力量守贞?

    郑丞杰教授(台北医科大学附设医院妇科主任。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秘书长。国际中华
    性健康研究会理事、台湾性教育协会名誉理事长):在当今社会,日益晚婚的趋势使得
    拒绝婚前性行为变成一个越来越遥不可及的神话!针对大、中学生,鼓吹他们延后初次
    性行为是可行的,但如要针对所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鼓吹他们一概拒绝婚前性行为
    ,恐怕会是事倍功半,而且也未必合乎人道的!

    彭晓辉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秘书长,国际中华
    性健康研究会理事):性教育不应该是“性禁忌教育”,而是在充分关注社会性秩序的
    前提下,要着重关心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性权利!“婚前守贞教育”是一个“出于良好意
    愿”在冠冕堂皇的旗帜掩盖下剥夺个人性权利的手段,该休矣!

    杨明磊教授 (台湾铭传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系教授,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台湾分会
    会长,国际中华性健康研究会理事):守贞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但基本上皆
    维持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对待,而守贞背后的逻辑信念,特别是“负责任”的对象以及“
    正确”价值观的判准,从照顾子女到性的忠诚到个人道德再到家族利益,都有着隐含的
    父权文化操弄。因而,这个时代若要谈守贞教育,也许就需要从整个历史脉络里,好好
    省思自己的合理定位了。

    张玫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秘书长,
    国际中华性健康研究会理事):贞洁,绝不仅指生殖器官的接触史,更包括心灵的贞洁
    !现代社会的贞洁,应该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现在、对未来,对社会、对人类都有益
    的性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当你不能对这些把握,对结果承受时,性交行为当然不应发
    生!而贞洁教育,应该引导人们认识、理解、并理性掌控它的过程和结果。

    曹兴午教授(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医师,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资深会
    员,原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在人类的男女相互交
    往中,性的影响无处不在潜意识中反映,但是,这种潜意识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性在所
    有时刻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而婚前的交往中就应该体谅、控制,能够保持在新
    婚一夜。夫妻的性事,应该贯彻一生的始终,婚前一时的冲动,可能造成终生憾事。

    以上只是对各位性学专家的文章摘要,只能窥见一斑。大家在读了全文后,会有更深刻
    的理解。

    【讨论尚未结束】

    到今天,讨论尚未结束,我们仍然继续收到文稿和电邮。正如阮芳赋教授所说的那样,
    这次大讨论,是缔结第三次人类性学高峰的第一次战役。几天以后,我们将会把两报特
    辑《华夏论剑——婚前守贞教育的全球华人大讨论》(PDF)版呈现在全球华人面前,让
    大家完整地了解这次大讨论。

    我们的会员和电子订户约16000人。凡是想全面了解这次大讨论的朋友,都可以电邮免
    费索取特辑。我们的编委们,在博客上都公开了自己的邮箱,欢迎大家联系。

    一个有趣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网络上留言的网友,凡是匿名留言的,90%都是支持
    婚前守贞教育,辱骂反对方的作者,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我们专门进行了统计,这种辱
    骂和攻击的留言,最近10天已超过5000。然而,凡是署名发表、或者撰文及发邮件参加
    讨论的,大多数不支持婚前守贞教育。但很少有攻击和辱骂,而是据情分析,阐明自己
    的观点。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广大善良的人们都是支持婚前守贞,对婚前性行为深恶痛绝呢?5
    月2日〈信息时报〉发表了署名“沈默克”的文章,对其在网上攻击辱骂的现象进行了
    一针见血的分析。现摘录如下:

    “姑不论美国性教育上的保守主义倾向(“婚前守贞”)和自由主义倾向(“安全性交
    ”)孰是孰非,先看看新浪上方刚那篇博文后面的2747条评论,绝大部分都是谩骂和人
    身攻击,除了要不利于人家的母亲妻子,还要XXX人家的‘三岁女儿’。

    骂人者是些什么人?不会是‘婚前守贞’的禁欲主义鼓吹者们,他们道德崇高,不至于
    攻击一个反对者。也不是那些虽不奉行禁欲主义,但尚未找到机会婚前性交,只好暂时
    被动‘守贞’的年轻人。剩下的可选项只能是那些习惯于婚前性交和婚外性交的成年人
    了,他们自己身陷在“原罪”中不知自律,一看到别人稍出位的言论便立马一蹦三尺,
    作义愤填膺状,以流氓的姿态捍卫“道德”。流氓的道德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病征。


    4月30日,邓明昱教授致信遭受辱骂的编委和作者,也作为回答网友的公开信。在新
    的最后,说出了一番很有哲理的话: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万事万物,千姿百态。从哲理上简单来说,我们的世界是由两
    部分组成的。阴一半、阳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喜欢的一
    半、讨厌的一半;接纳的一半、抵制的一半……

    他痛苦,因为他只接受自己所喜欢的。他的两半是分裂的。实际上,他拥有的是一个残
    缺的世界。

    我快乐,因为我不但接受我所喜欢的,我还包容我不喜欢的。我的两半是和谐的。所以
    ,我拥有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让我们大家都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